人来人往 勿失勿忘——重庆市救助管理站里的寻亲记
如果说流浪者是南迁大雁中落单的孤雁、是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孤者,那么救助站就是流浪者暂时栖息的安心窝、是寻南而动指明前路的指南针。

人来人往 勿失勿忘——重庆市救助管理站里的寻亲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1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王紫 刘忆)如果说流浪者是南迁大雁中落单的孤雁、是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孤者,那么救助站就是流浪者暂时栖息的安心窝、是寻南而动指明前路的指南针。

但,栖息之后,何去何从?

“家的方向在哪里?”

“我最亲的人,他们能听见吗?”……

他们再次寻望着人来人往,发出内心的疑与问。

“能,当然能!”——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给出了回答。

重逢:逆风终有归途

寻亲服务,是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多个救助服务中的其中之一,是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开展的以回归家庭为目标的个性化身份查询服务。

而对于查询科工作人员黎小丽和同事们来说,就是为救助对象寻找亲人、寻找归家路。

“是,是她……”男子看着从车上走下来的七旬老太太,笑着笑着眼眶便红了,嘴里不停重复着这句话。随后,男子拉着她的手喊道:“妈,还认不认识我是谁?”

老太太紧盯着眼前的人,一扫平日里的呆滞,眼泛泪光,甚至久违地开口呢喃着,整个人都鲜活起来。黎小丽与旁边的工作人员终于长舒一口气,相视而笑。

1

母子团聚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故事要回到2015年2月,寒冬腊月里,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时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却在例行街面巡查时,发现一位精神恍惚、眼神呆滞的老人。在试图沟通后,只能得到老人磕磕绊绊的无效回应。

黎小丽介绍,老人没有身份证件,不能有效沟通,无法核实身份更无法联系亲属,在多次查询无果后,老人成了“无名氏”。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工作人员为老人取名“胡利春”,并将其托养至福利院,一边每月组织专人探望,一边通过网络媒体、DNA对比等方式为其找寻亲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人脸比对在寻亲工作中应用广泛,帮助了不少疑难人员找到家人。于是,黎小丽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为疑难人员进行人脸比对,幸运的是为滞留站内的11名救助对象找到家人,遗憾的是胡利春依然没有消息。

寻亲,依旧无果,但希望,从未熄灭。多年来,市救助站持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与不同的寻人公益组织和寻人专家合作,先后为胡利春等疑难人员开展人脸比对5次。今年3月,寒冽的天气里似乎有了春天的气息!合肥市公安局陈小虎工作室传来了好消息——发现疑似胡利春的身份信息。

终于,在经过查询人员前期的核查,初步确定信息后,黎小丽和工作人员安排了那场特殊的现场认亲。“逆向寻亲是通过救助对象去寻找家属,是非常困难的,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就是救助对象和家人团聚的这一刻。”每次看到寻亲成功,黎小丽都还是忍不住动容。

心中有彼此,哪怕有逆风,自然能重逢。2022年4月,二人DNA比对结果确认了胡利春身份信息,这位走失8年的老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返乡:落叶终究归根

乡愁是一朵云,乡愁亦是一生情。回家,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日常,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一生的夙愿。

2021年3月,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出现在救助站门口,他衣着破败、身形孱弱,眼神里是怯弱和无奈。这位老人自称熊忠(化名),在他乡流浪了几十年,如今身患重病无劳动能力,生活难以为继,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救助站。

1

向市救助站求助的老人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我想回家,但是家找不到了,记不清楚了。”与老人反复沟通后,黎小丽了解到,老人在外靠打临工维持生活,几十年来从未办理身份证件,没有身份信息,也没有亲属联系方式。

没有有效信息,如何为老人找到他零星记忆中的家乡和家人呢?夜深人静之时,黎小丽脑海里不停思考着这个棘手的问题。

一筹莫展之际,黎小丽和同事意外发现老人的随身行李里有一张1953年的户籍档案。欣喜之余,黎小丽立即联系了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但却被告知村上并没有叫“熊忠”的人。随后通过联系派出所查询户籍、人脸比对、头条寻亲等方式为老人寻亲,却始终没有消息。

更令黎小丽感到焦灼的是,救助站医务所接到了老人病重的通知,需要尽快联系家属。思乡心切,老人在病床前回忆起,自己有一个姐姐在璧山某乡镇。靠着一个不大准确的姓名和地址信息,黎小丽立即联系了璧山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请求协查。

“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试一试!”

1

多方联动助老人回家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只为完成老人心愿。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于三天后找到了老人的姐姐一家。随后几天,黎小丽和同事们还深入属地村子,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成功帮助老人找到亲人和证明人,并与派出所、镇政府协调,顺利为老人解决了回乡落户及安置问题。

但这个好消息,对于熊忠老人来说带着一丝遗憾。老人病情突然恶化,不久后便离世了。“虽然有遗憾,但也在生命最后一程寻到了根。”老人的家属依旧充满了感激。

“寻亲工作,尤其是滞留人员的疑难寻亲是救助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探索和结合救助工作实际,市救助站构建了定制化寻亲、分类化寻亲、多元化寻亲、智慧化寻亲、协同化寻亲的“五位一体”寻亲服务模式,通过专人寻亲,全力帮助救助对象温馨回家。

据了解,2012年以来,市救助站已经为116名滞留站内的疑难人员寻亲成功。2017年首次实现滞留疑难人员总量负增长,2021年全站滞留疑难人员全部清零。

清零的背后,是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所有工作人员不离不弃的坚守,或许寻亲的路有点长,但请相信,总有终点。

人来人往之中,关于家和亲人,勿失勿忘,遂相印于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人来人往 勿失勿忘——重庆市救助管理站里的寻亲记

2022-06-16 09:30:44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王紫 刘忆)如果说流浪者是南迁大雁中落单的孤雁、是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孤者,那么救助站就是流浪者暂时栖息的安心窝、是寻南而动指明前路的指南针。

但,栖息之后,何去何从?

“家的方向在哪里?”

“我最亲的人,他们能听见吗?”……

他们再次寻望着人来人往,发出内心的疑与问。

“能,当然能!”——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给出了回答。

重逢:逆风终有归途

寻亲服务,是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多个救助服务中的其中之一,是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开展的以回归家庭为目标的个性化身份查询服务。

而对于查询科工作人员黎小丽和同事们来说,就是为救助对象寻找亲人、寻找归家路。

“是,是她……”男子看着从车上走下来的七旬老太太,笑着笑着眼眶便红了,嘴里不停重复着这句话。随后,男子拉着她的手喊道:“妈,还认不认识我是谁?”

老太太紧盯着眼前的人,一扫平日里的呆滞,眼泛泪光,甚至久违地开口呢喃着,整个人都鲜活起来。黎小丽与旁边的工作人员终于长舒一口气,相视而笑。

1

母子团聚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故事要回到2015年2月,寒冬腊月里,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时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却在例行街面巡查时,发现一位精神恍惚、眼神呆滞的老人。在试图沟通后,只能得到老人磕磕绊绊的无效回应。

黎小丽介绍,老人没有身份证件,不能有效沟通,无法核实身份更无法联系亲属,在多次查询无果后,老人成了“无名氏”。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工作人员为老人取名“胡利春”,并将其托养至福利院,一边每月组织专人探望,一边通过网络媒体、DNA对比等方式为其找寻亲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人脸比对在寻亲工作中应用广泛,帮助了不少疑难人员找到家人。于是,黎小丽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为疑难人员进行人脸比对,幸运的是为滞留站内的11名救助对象找到家人,遗憾的是胡利春依然没有消息。

寻亲,依旧无果,但希望,从未熄灭。多年来,市救助站持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与不同的寻人公益组织和寻人专家合作,先后为胡利春等疑难人员开展人脸比对5次。今年3月,寒冽的天气里似乎有了春天的气息!合肥市公安局陈小虎工作室传来了好消息——发现疑似胡利春的身份信息。

终于,在经过查询人员前期的核查,初步确定信息后,黎小丽和工作人员安排了那场特殊的现场认亲。“逆向寻亲是通过救助对象去寻找家属,是非常困难的,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就是救助对象和家人团聚的这一刻。”每次看到寻亲成功,黎小丽都还是忍不住动容。

心中有彼此,哪怕有逆风,自然能重逢。2022年4月,二人DNA比对结果确认了胡利春身份信息,这位走失8年的老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返乡:落叶终究归根

乡愁是一朵云,乡愁亦是一生情。回家,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日常,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一生的夙愿。

2021年3月,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出现在救助站门口,他衣着破败、身形孱弱,眼神里是怯弱和无奈。这位老人自称熊忠(化名),在他乡流浪了几十年,如今身患重病无劳动能力,生活难以为继,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救助站。

1

向市救助站求助的老人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我想回家,但是家找不到了,记不清楚了。”与老人反复沟通后,黎小丽了解到,老人在外靠打临工维持生活,几十年来从未办理身份证件,没有身份信息,也没有亲属联系方式。

没有有效信息,如何为老人找到他零星记忆中的家乡和家人呢?夜深人静之时,黎小丽脑海里不停思考着这个棘手的问题。

一筹莫展之际,黎小丽和同事意外发现老人的随身行李里有一张1953年的户籍档案。欣喜之余,黎小丽立即联系了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但却被告知村上并没有叫“熊忠”的人。随后通过联系派出所查询户籍、人脸比对、头条寻亲等方式为老人寻亲,却始终没有消息。

更令黎小丽感到焦灼的是,救助站医务所接到了老人病重的通知,需要尽快联系家属。思乡心切,老人在病床前回忆起,自己有一个姐姐在璧山某乡镇。靠着一个不大准确的姓名和地址信息,黎小丽立即联系了璧山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请求协查。

“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试一试!”

1

多方联动助老人回家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只为完成老人心愿。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于三天后找到了老人的姐姐一家。随后几天,黎小丽和同事们还深入属地村子,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成功帮助老人找到亲人和证明人,并与派出所、镇政府协调,顺利为老人解决了回乡落户及安置问题。

但这个好消息,对于熊忠老人来说带着一丝遗憾。老人病情突然恶化,不久后便离世了。“虽然有遗憾,但也在生命最后一程寻到了根。”老人的家属依旧充满了感激。

“寻亲工作,尤其是滞留人员的疑难寻亲是救助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探索和结合救助工作实际,市救助站构建了定制化寻亲、分类化寻亲、多元化寻亲、智慧化寻亲、协同化寻亲的“五位一体”寻亲服务模式,通过专人寻亲,全力帮助救助对象温馨回家。

据了解,2012年以来,市救助站已经为116名滞留站内的疑难人员寻亲成功。2017年首次实现滞留疑难人员总量负增长,2021年全站滞留疑难人员全部清零。

清零的背后,是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所有工作人员不离不弃的坚守,或许寻亲的路有点长,但请相信,总有终点。

人来人往之中,关于家和亲人,勿失勿忘,遂相印于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