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服务让他们实现康复期望
“这个图案是什么形状颜色的?”“发音都是‘j’有哪些,请把图片放在对应位置……”这个头上梳着两个羊角小辫,脸上挂着天真可爱笑容的小女孩,是来自梁平区屏锦镇的丹丹(化名)。她正在根据听到的指令,认真完成每一个训练动作。

康复服务让他们实现康复期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26

image.png

“这个图案是什么形状颜色的?”“发音都是‘j’有哪些,请把图片放在对应位置……”这个头上梳着两个羊角小辫,脸上挂着天真可爱笑容的小女孩,是来自梁平区屏锦镇的丹丹(化名)。她正在根据听到的指令,认真完成每一个训练动作。

小小连衣裙随脚步摆动着,若不是耳朵上戴着人工耳蜗,基本看不出丹丹有啥不同。“大半年前,丹丹才真正听到声音。以前她不会听也不会说,我们喊她名字,也没得反应。”丹丹的妈妈陆芳说,一直以为孩子只是说话能力发育迟缓,一家人都没有异常,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听不见。

image.png

由于家里条件有限,直到丹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幼儿园老师发现了丹丹的异常,“孩子不喜欢到外面耍,也不太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耍,比较内向。”他们才带着丹丹做专门的检查,这才发现,孩子基本没有听力。

丹丹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先天性失聪,去年,他们到梁平区残联咨询申请后,获得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他爸爸在梁平的建筑工地打工,还有个姐姐在上初中,我也没个正经的工作,幸好有政策帮忙,不然我们这个家庭,真的无能为力。”陆芳说。

去年12月,丹丹免费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一个月后,耳蜗正式开机。“开机的时候,我们喊她,她听见了,会转身看着我们,小手紧紧地抓着。”人工耳蜗开机后,丹丹便来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接受训练。

image.png

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冷明蓉介绍,孩子做手术之后,康复中心会提供集体课和个训课的训练。像丹丹这个年龄的集体课是学前教育部分,结合普通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以及生活能力、习惯培养等进行基础性训练。个训课的训练,包括听力、语言、言语、认知、沟通五大领域的综合性训练。老师把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到孩子的课程和日常生活中,以便孩子后期到正常幼儿园能够更快融入集体。

植入人工耳蜗让丹丹获得新“声”。通过半年的训练,丹丹已能够听懂简单的语句,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对话,有时还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我还专门给她买了人物、动物类的卡片,她很聪明,教一两次就会了。”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陆芳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丹丹喜欢看动画片、看动物,陆芳都陪着她。

与丹丹同龄的小宇(化名)也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受益者。

image.png

今年4岁的小宇在2岁左右确诊为“自闭症”。因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2019年10月,小宇到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接受了免费训练。

“要是没有康复训练,孩子就一点改变都没有。现在会模仿发言,进行简单词组,也能指认常见水果、生活用品等,真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奶奶舒凤说,最开始来的时候,小宇对环境、人物不适应,一直哭闹,非常抗拒训练,但中心的老师特别有耐心,也很有方法,小宇的进步让他们打心底觉得欣慰和感激。

image.png

身体功能障碍是残疾人面临最直接、最根本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聚焦残疾人普遍存在的身体功能障碍需要康复、就业能力较弱需要技能、参与社会活动较少需要便利等迫切需求,市残联和各区县残联,在为残疾人办实事中,集中力量开展“三送”(送康复、送技能、送便利)服务。

image.png

image.png

为更好地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市残联充分发挥市和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室)以及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阵地作用,组织专业人员集中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今年以来,各级残联已为5222人(次)残疾儿童,送去了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服务。”市残联康复社会部相关负责人说。为增强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市残联举办了全市残疾儿童康复人才双选会,为全市58家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提供了涵盖康复治疗、特殊教育、社区康复、运动康复等领域的370余个就业岗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康复服务给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怎样的改变呢?

丹丹的妈妈和小宇的奶奶说,康复训练让她们对孩子的未来更有期望。

来自奉节的石胜兰因意外坠崖造成脊髓损伤。她说,轮椅是她的朋友,让她“行走”更畅快,并在学习和传承非遗蜀绣技艺的路上,给予了长久的陪伴。

铜梁的陈洪从小患脑瘫行动不便,身处山区,家庭困难。她说,是康复手术让她改变了行动方式,结束了爬行的历史。是康复训练让她“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还成为一名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实现自己的“国球梦”。

巫溪的王应龙(听力)、王垚芳(脑瘫)、王榕(听力)是一户三残家庭。王应龙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手术,分别让他和妹妹重获新“声”,也让他更好融入社会参与工作,为改善家庭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寿区的李灵威因施工意外导致左腿截肢。他说,从腋杖到假肢,让他站得更独立、更平稳,让他有机会改变人生,走上竞技舞台,成为残疾人射击运动员。

......

康复服务让他们实现了康复期望,也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康复服务让他们实现康复期望

2021-08-26 09:17:37 来源: 0 条评论

image.png

“这个图案是什么形状颜色的?”“发音都是‘j’有哪些,请把图片放在对应位置……”这个头上梳着两个羊角小辫,脸上挂着天真可爱笑容的小女孩,是来自梁平区屏锦镇的丹丹(化名)。她正在根据听到的指令,认真完成每一个训练动作。

小小连衣裙随脚步摆动着,若不是耳朵上戴着人工耳蜗,基本看不出丹丹有啥不同。“大半年前,丹丹才真正听到声音。以前她不会听也不会说,我们喊她名字,也没得反应。”丹丹的妈妈陆芳说,一直以为孩子只是说话能力发育迟缓,一家人都没有异常,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听不见。

image.png

由于家里条件有限,直到丹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幼儿园老师发现了丹丹的异常,“孩子不喜欢到外面耍,也不太喜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耍,比较内向。”他们才带着丹丹做专门的检查,这才发现,孩子基本没有听力。

丹丹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先天性失聪,去年,他们到梁平区残联咨询申请后,获得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他爸爸在梁平的建筑工地打工,还有个姐姐在上初中,我也没个正经的工作,幸好有政策帮忙,不然我们这个家庭,真的无能为力。”陆芳说。

去年12月,丹丹免费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一个月后,耳蜗正式开机。“开机的时候,我们喊她,她听见了,会转身看着我们,小手紧紧地抓着。”人工耳蜗开机后,丹丹便来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接受训练。

image.png

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冷明蓉介绍,孩子做手术之后,康复中心会提供集体课和个训课的训练。像丹丹这个年龄的集体课是学前教育部分,结合普通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以及生活能力、习惯培养等进行基础性训练。个训课的训练,包括听力、语言、言语、认知、沟通五大领域的综合性训练。老师把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到孩子的课程和日常生活中,以便孩子后期到正常幼儿园能够更快融入集体。

植入人工耳蜗让丹丹获得新“声”。通过半年的训练,丹丹已能够听懂简单的语句,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对话,有时还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我还专门给她买了人物、动物类的卡片,她很聪明,教一两次就会了。”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陆芳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丹丹喜欢看动画片、看动物,陆芳都陪着她。

与丹丹同龄的小宇(化名)也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受益者。

image.png

今年4岁的小宇在2岁左右确诊为“自闭症”。因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2019年10月,小宇到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接受了免费训练。

“要是没有康复训练,孩子就一点改变都没有。现在会模仿发言,进行简单词组,也能指认常见水果、生活用品等,真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奶奶舒凤说,最开始来的时候,小宇对环境、人物不适应,一直哭闹,非常抗拒训练,但中心的老师特别有耐心,也很有方法,小宇的进步让他们打心底觉得欣慰和感激。

image.png

身体功能障碍是残疾人面临最直接、最根本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聚焦残疾人普遍存在的身体功能障碍需要康复、就业能力较弱需要技能、参与社会活动较少需要便利等迫切需求,市残联和各区县残联,在为残疾人办实事中,集中力量开展“三送”(送康复、送技能、送便利)服务。

image.png

image.png

为更好地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市残联充分发挥市和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室)以及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阵地作用,组织专业人员集中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今年以来,各级残联已为5222人(次)残疾儿童,送去了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服务。”市残联康复社会部相关负责人说。为增强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市残联举办了全市残疾儿童康复人才双选会,为全市58家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提供了涵盖康复治疗、特殊教育、社区康复、运动康复等领域的370余个就业岗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康复服务给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怎样的改变呢?

丹丹的妈妈和小宇的奶奶说,康复训练让她们对孩子的未来更有期望。

来自奉节的石胜兰因意外坠崖造成脊髓损伤。她说,轮椅是她的朋友,让她“行走”更畅快,并在学习和传承非遗蜀绣技艺的路上,给予了长久的陪伴。

铜梁的陈洪从小患脑瘫行动不便,身处山区,家庭困难。她说,是康复手术让她改变了行动方式,结束了爬行的历史。是康复训练让她“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还成为一名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实现自己的“国球梦”。

巫溪的王应龙(听力)、王垚芳(脑瘫)、王榕(听力)是一户三残家庭。王应龙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手术,分别让他和妹妹重获新“声”,也让他更好融入社会参与工作,为改善家庭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寿区的李灵威因施工意外导致左腿截肢。他说,从腋杖到假肢,让他站得更独立、更平稳,让他有机会改变人生,走上竞技舞台,成为残疾人射击运动员。

......

康复服务让他们实现了康复期望,也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