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呼吁:给予机会 他们也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社工呼吁:给予机会 他们也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0日12时讯“新的一年是否有企业能够接受他们,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让精神障碍患者能够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春伊始,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操心着服务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们的就业问题,同时这也是无数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们的忧虑。

经过康复治疗,精神障碍患者通过按时服药,精神状态基本稳定,但现实的环境,无形的压力,犹如一道墙隔断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十年来病情没有复发过一次的精神障碍患者小北,面试过无数份工作,但每当企业看到小北的简历知晓他曾患过病,异样的眼光让小北了解到这又是一次没有结果的面试。十年来,小北兜兜转转始终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如何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迈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冬青社工们也琢磨了很多适合他们的方法。

image.png

精神障碍患者学习打印技术 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2016年,在沙坪坝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残联和双碑街道的支持下,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沙坪坝区双碑勤居村社区社工站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以职业康复为主线,打造就业基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就业规划、职前训练、职业体验等服务。组织技能培训,学习绘画、打印,制作衍纸作品,家务整理;开设打印店,带领精神障碍患者实际操作打印机,培养基本的工作态度、时间观念等;链接资源寻找爱心企业,带领他们为企业加工电子产品。

image.png

小组加工电子产品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精神障碍患者其实和常人无异,他们也想利用自己的手艺得到家人及社会的认可。”冬青社工林诗文说道。

精神障碍患者小余通过职业培训,在社工带领下与同伴一同外出教居民做衍纸手工制作及瑜伽等运动,成为一名社区老师;怕拖累父母曾离家出走的小美开始为一家企业代加工电子产品,小美和7名患者组成一个代加工团队,按时按质量完成不同材料的加工,得到企业老板的认可和支持;小北在担任社工助理期间,不放弃寻找工作,成功就业,成为工厂保安。

此外,照料中心开设打印店,在社工的支持与陪伴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打印、复印、打字等服务,学习与顾客沟通交流,和同伴逐渐承担起打印店的运营,获得薪资收入;双碑街道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成立花都纸阁衍纸工作室,并逐步实现自主运营。

image.png

完成衍纸手工作品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但是,社工力量是有限的,能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暂时的庇护性就业,但这却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现在还在世,等我们过世了,她该怎么办哟?”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口头,忧在心里。小美、小余等人一直在社工服务中心进行庇护性就业,凭着自身较难找到赖以生存的工作。小美的母亲和无数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一样,常常忧心自己过世后,儿女的生存问题。

冬青社工苏洁介绍,抛开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误解,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部分患者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打印技术、衍纸手工、产品加工、清洁安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能,他们也能胜任常人的工作,创造相应的价值。

在冬青社工看来,患者参与职业康复有一定成效,且患者职业能力和收入均有一定提高,但目前的微薄收入仅能稍微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患者职业训练活动稳定性受项目影响较大,职业康复的延展性较为欠缺。

“我们也呼吁,希望更多爱心企业愿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工作机会,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接纳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及就业机会,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同时,找寻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社工呼吁:给予机会 他们也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2021-02-20 12:00:2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0日12时讯“新的一年是否有企业能够接受他们,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让精神障碍患者能够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春伊始,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操心着服务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们的就业问题,同时这也是无数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们的忧虑。

经过康复治疗,精神障碍患者通过按时服药,精神状态基本稳定,但现实的环境,无形的压力,犹如一道墙隔断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十年来病情没有复发过一次的精神障碍患者小北,面试过无数份工作,但每当企业看到小北的简历知晓他曾患过病,异样的眼光让小北了解到这又是一次没有结果的面试。十年来,小北兜兜转转始终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如何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迈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冬青社工们也琢磨了很多适合他们的方法。

image.png

精神障碍患者学习打印技术 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2016年,在沙坪坝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残联和双碑街道的支持下,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沙坪坝区双碑勤居村社区社工站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以职业康复为主线,打造就业基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就业规划、职前训练、职业体验等服务。组织技能培训,学习绘画、打印,制作衍纸作品,家务整理;开设打印店,带领精神障碍患者实际操作打印机,培养基本的工作态度、时间观念等;链接资源寻找爱心企业,带领他们为企业加工电子产品。

image.png

小组加工电子产品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精神障碍患者其实和常人无异,他们也想利用自己的手艺得到家人及社会的认可。”冬青社工林诗文说道。

精神障碍患者小余通过职业培训,在社工带领下与同伴一同外出教居民做衍纸手工制作及瑜伽等运动,成为一名社区老师;怕拖累父母曾离家出走的小美开始为一家企业代加工电子产品,小美和7名患者组成一个代加工团队,按时按质量完成不同材料的加工,得到企业老板的认可和支持;小北在担任社工助理期间,不放弃寻找工作,成功就业,成为工厂保安。

此外,照料中心开设打印店,在社工的支持与陪伴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打印、复印、打字等服务,学习与顾客沟通交流,和同伴逐渐承担起打印店的运营,获得薪资收入;双碑街道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成立花都纸阁衍纸工作室,并逐步实现自主运营。

image.png

完成衍纸手工作品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但是,社工力量是有限的,能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暂时的庇护性就业,但这却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现在还在世,等我们过世了,她该怎么办哟?”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口头,忧在心里。小美、小余等人一直在社工服务中心进行庇护性就业,凭着自身较难找到赖以生存的工作。小美的母亲和无数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一样,常常忧心自己过世后,儿女的生存问题。

冬青社工苏洁介绍,抛开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误解,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部分患者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打印技术、衍纸手工、产品加工、清洁安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能,他们也能胜任常人的工作,创造相应的价值。

在冬青社工看来,患者参与职业康复有一定成效,且患者职业能力和收入均有一定提高,但目前的微薄收入仅能稍微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患者职业训练活动稳定性受项目影响较大,职业康复的延展性较为欠缺。

“我们也呼吁,希望更多爱心企业愿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工作机会,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接纳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及就业机会,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同时,找寻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