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翠:用心践行社会工作,做平凡不平常的社工
聚焦人群,探索路径,扮演好社工角色
我服务过流动人口,我们将对象聚焦在流动人口的一老一小上,安顿流动人口的大后方。也服务过青少年,做青少年的服务对于社工本身来讲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在玩耍中规范行为。
我也做过社区社会工作,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带领团队探索出三个典型和一条路径的服务思路,针对不同的社团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关于九龙义工,采用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本土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启动“空巢1小时”志愿服务。
一条路径,是以培训到实践到反思再以反思指导实践的过程,社工在这里能做什么呢?可以审核自治金项目书,面对面指出问题,实地观摩活动开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社团和社工室开展相应培训,例如社团团队建设、社会调查方法、个案工作方法、自评报告和PPT制作以及模拟终期汇报等培训。
进驻农村,以心待人,破除服务对象疑虑
做了三年的城市社区服务,我发现城市社区的资源密集且丰富,广阔的农村社区资源匮乏,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更大,由于自小生活在农村,有着对农村的热爱,我主动带领团队进驻乡村开展服务。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最大的区别就是地广人稀,对生人排斥,刚进驻村里面,看着荒芜一人的道路,我们傻眼了;当我们走进村落向村民宣传服务时,没有人相信,认为我们是骗子;由于对社会工作不了解,村民们认为社会工作无用,不愿意参与服务。我和我的团队深深受挫,但作为团队带领,遇到困难是不能退缩的,工作要推进,遇到挫折就要挑战挫折。
带领团队讨论之后,我寻求了村主任的帮助,村主任帮我们梳理探访名单,在村主任的带领下,选择村民干活回家的空闲时间,入户探访村民,和村民拉家常。后续还获得社长帮助,带着我们探访,村民们对于社工的态度也由疑惑转变为欢迎,认为社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慢慢打开局面之后,我们总能在村里的路上和村民们说上话,村民们也越来越亲切。冬天的时候寨山坪的橘子成熟了,去到每一户都会拿橘子招待我们,不吃还会生气,葡萄成熟的季节,扶贫户李叔叔邀请我们去他的葡萄园里去吃葡萄。
在个案服务中,发现案主家在包粽子,于是提出去敬老院开展包粽子活动的计划,获得了几位热心村民积极响应,我们的端午节活动便这样诞生了。活动从设计到材料准备,从箬叶采摘到棕叶晾晒,充分发挥村民自主性。
活动的前一天下大雨,上山的必经之路被淹了,看着前方的车子熄火在水里,开始有种想将活动延期的想法。但想着几位热心村民为活动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敬老院的老人也在盼望着这个活动,便下定了决心活动必须如期举行,我们和村民找了一条没有硬化的泥土路,路途虽艰辛,好在活动圆满举行。
紧密团队,亲近居民,做平凡不平常的社工
一个团队想要工作更加顺畅,除了正确的领导方式,定期开会布置工作,支持解决困难之外,还需要团队成员间的良好关系,因此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止是工作上的伙伴,还是生活中的朋友。如果这算是一个创新性的话,这便是我带领团队的创新了。闲来无事也好,苦中作乐也罢,这就是我们农村社工的生活啊。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与人之间是关系的存在,我们学习的西方社会工作是要建立专业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在工作结束之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就没有关系了,但中国社会不一样,是人情关系而非工作关系,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在工作上。在一次农村社工的培训上,梁军老师说,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应该是亲密的鱼水关系。服务对象和社工亲近了,社工说的话,要传递的东西他们才会相信,才会去改变。
社会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价值理念的工作,坚守在社工岗位上的人,内心肯定有着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和对社工助人自助的热爱与崇拜,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成为一名平凡但不平常的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