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扶贫900余天,他用8本日记写下大山里的改变
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伴着村民的不舍,4月2日上午,重庆市民政局派送的扶贫干部、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第一书记”杨剑向村民们挥手告别,带着8本“扶贫日记”,他离开了这个奋斗900多天的地方。

一线扶贫900余天,他用8本日记写下大山里的改变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14

杨书记,你要常回来看看我们呀!”

“杨书记,谢谢你两年来的帮助。”

“杨书记,我们会想你的。”

……

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伴着村民的不舍,4月2日上午,重庆市民政局派送的扶贫干部、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第一书记”杨剑向村民们挥手告别,带着8本“扶贫日记”,他离开了这个奋斗900多天的地方。

“贫困户的诉苦,像是擂动的战鼓!”

到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之前,杨剑在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担任财务科长,从领导那里了解到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正在选扶贫队员,他很想报名,但纠结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当他向妻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料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这让他坚定了去农村扶贫的信心。

image.png

2017年9月7日那天一大早,经过五六个小时的漫长车程后,杨剑来到了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一个距离云阳县城45公里的地方,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

入村第一天,他便入村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缺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落后……这些情况都让他揪心不已。当天,杨剑在日记本写下了这么一句话:“贫困户的诉苦,像是擂动的战鼓,让我只想加快脱贫攻坚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也不想停。”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之前,杨剑从未在农村工作过,对基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不太了解,新履职“第一书记”的他几乎两眼一抹黑。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他不但每天请教社区干部,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而且为了尽快、全面地掌握整个社区的情况,他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早上7点起床出门,晚上7点后返回,每天走村入户超过10个小时。20天的时间里,泥溪社区幅员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半都有了他的足迹。

image.png

走访时,杨剑往往只带着一个本子一支笔一瓶水,在和村民们攀谈时,重点记下他们的家庭生活生产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到晚上回到办公室,再将资料进行整理,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寻找解决办法。

也正是靠着这样的走访,杨剑贴合实际,做好了社区规划。在充分征求社区“两委”及县派工作人员意见后,按照发展需要急缓,梳理出了水、道路、产业等大大小小26个规划项目。

“大事小事都得管,想方设法脱贫!”

“群众哪里有需要,驻村干部就要用真情实意,尽心尽力去为群众服务。”杨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image.png

来到泥溪社区的第二周,杨剑在走访的途中了解到社区10组有一座便民桥垮塌,每逢下雨天小河沟涨水,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有不少学生上学放学要从这座桥经过。

走访结束后,杨剑立即赶往现场勘查,并与村支两委讨论解决办法,最终决定在原址新建一座人行便民桥。从走访到完工,一个月的时间,这座“放心桥”便投入使用。

在杨剑的日记本中,张邦泽和杨宗佰这两个名字出现过多次,张邦泽的左腿应力性骨折,虽在云阳县人民医院手术并装上钢板,但左腿骨折处仍然红肿,以至于不能正常走路;杨宗佰患有脑溢血,躺在泥溪镇卫生院,妻子在2010年离家出走,无人护理。

杨剑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积极与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联系,并根据政策多方协调,帮助两人免除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共计137604.09元。

image.png

不仅如此,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走访了泥溪镇的其他村(社区)了解情况。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杨剑为泥溪社区、鱼鳞村、枞林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争取补助资金150万元,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补助资金90万元,社会工作者经费30万元支持泥溪镇胜利村脱贫攻坚工作,泥溪镇片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350万元。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站都已投入使用,支持胜利村的社工项目也顺利完成,片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杨书记自从来到了我们社区,想方设法帮我们脱贫,大事小事他都管,真心实意对我们好呀!”提起杨剑,村民们都对他赞叹不已。

image.png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斩断穷根”

“村民们只种些包谷、洋芋,饿不到但是也富不了。”杨剑说,只有发展产业,有了收入来源,泥溪社区才能斩断穷根。

因此杨剑通过市民政局为泥溪社区申请了花椒种植扶持项目,该项目通过以300元每亩向农户流转土地后,采用“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模式,栽种4700余株花椒树。种植的花椒通过建园后3年管护,第四年开始试果,第五年进入丰产期。第四年开始,花椒的采摘收益分红,50%归集体所有,40%归出土地农户,还有10%归社区贫困户。

image.png

不仅如此,泥溪社区还推行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一是“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辣椒种植。企业以统一发放种苗,统一回购的方式,保证农户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取得种植收入。二是“公司+贫困户”模式,发展青杠段木黑木耳。由村集体成立的农业公司出资,通过租用农户土地,2018-2020年先后发展8万余段黑木耳。贫困户既可以通过务工取得务工收入,还可享受人均20段,每户最高100段的扶贫政策,获得出售黑木耳的收益。

image.png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杨剑发挥自身专长和行业优势,从帮助贫困群众入手,利用行业资源全方位的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泥溪社区的未脱贫贫困户由2017年底12户37人减少到现在3户9人,贫困发生率从2.03%下降到0.5%,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为云阳县成功脱贫摘帽发挥自身力量。(记者 胥函欣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线扶贫900余天,他用8本日记写下大山里的改变

2020-04-14 10:22:18 来源: 0 条评论

杨书记,你要常回来看看我们呀!”

“杨书记,谢谢你两年来的帮助。”

“杨书记,我们会想你的。”

……

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伴着村民的不舍,4月2日上午,重庆市民政局派送的扶贫干部、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第一书记”杨剑向村民们挥手告别,带着8本“扶贫日记”,他离开了这个奋斗900多天的地方。

“贫困户的诉苦,像是擂动的战鼓!”

到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之前,杨剑在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担任财务科长,从领导那里了解到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正在选扶贫队员,他很想报名,但纠结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当他向妻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料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这让他坚定了去农村扶贫的信心。

image.png

2017年9月7日那天一大早,经过五六个小时的漫长车程后,杨剑来到了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一个距离云阳县城45公里的地方,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

入村第一天,他便入村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缺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落后……这些情况都让他揪心不已。当天,杨剑在日记本写下了这么一句话:“贫困户的诉苦,像是擂动的战鼓,让我只想加快脱贫攻坚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也不想停。”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之前,杨剑从未在农村工作过,对基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不太了解,新履职“第一书记”的他几乎两眼一抹黑。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他不但每天请教社区干部,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而且为了尽快、全面地掌握整个社区的情况,他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早上7点起床出门,晚上7点后返回,每天走村入户超过10个小时。20天的时间里,泥溪社区幅员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半都有了他的足迹。

image.png

走访时,杨剑往往只带着一个本子一支笔一瓶水,在和村民们攀谈时,重点记下他们的家庭生活生产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到晚上回到办公室,再将资料进行整理,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寻找解决办法。

也正是靠着这样的走访,杨剑贴合实际,做好了社区规划。在充分征求社区“两委”及县派工作人员意见后,按照发展需要急缓,梳理出了水、道路、产业等大大小小26个规划项目。

“大事小事都得管,想方设法脱贫!”

“群众哪里有需要,驻村干部就要用真情实意,尽心尽力去为群众服务。”杨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image.png

来到泥溪社区的第二周,杨剑在走访的途中了解到社区10组有一座便民桥垮塌,每逢下雨天小河沟涨水,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有不少学生上学放学要从这座桥经过。

走访结束后,杨剑立即赶往现场勘查,并与村支两委讨论解决办法,最终决定在原址新建一座人行便民桥。从走访到完工,一个月的时间,这座“放心桥”便投入使用。

在杨剑的日记本中,张邦泽和杨宗佰这两个名字出现过多次,张邦泽的左腿应力性骨折,虽在云阳县人民医院手术并装上钢板,但左腿骨折处仍然红肿,以至于不能正常走路;杨宗佰患有脑溢血,躺在泥溪镇卫生院,妻子在2010年离家出走,无人护理。

杨剑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积极与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联系,并根据政策多方协调,帮助两人免除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共计137604.09元。

image.png

不仅如此,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走访了泥溪镇的其他村(社区)了解情况。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杨剑为泥溪社区、鱼鳞村、枞林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争取补助资金150万元,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补助资金90万元,社会工作者经费30万元支持泥溪镇胜利村脱贫攻坚工作,泥溪镇片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350万元。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站都已投入使用,支持胜利村的社工项目也顺利完成,片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杨书记自从来到了我们社区,想方设法帮我们脱贫,大事小事他都管,真心实意对我们好呀!”提起杨剑,村民们都对他赞叹不已。

image.png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斩断穷根”

“村民们只种些包谷、洋芋,饿不到但是也富不了。”杨剑说,只有发展产业,有了收入来源,泥溪社区才能斩断穷根。

因此杨剑通过市民政局为泥溪社区申请了花椒种植扶持项目,该项目通过以300元每亩向农户流转土地后,采用“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模式,栽种4700余株花椒树。种植的花椒通过建园后3年管护,第四年开始试果,第五年进入丰产期。第四年开始,花椒的采摘收益分红,50%归集体所有,40%归出土地农户,还有10%归社区贫困户。

image.png

不仅如此,泥溪社区还推行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一是“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辣椒种植。企业以统一发放种苗,统一回购的方式,保证农户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取得种植收入。二是“公司+贫困户”模式,发展青杠段木黑木耳。由村集体成立的农业公司出资,通过租用农户土地,2018-2020年先后发展8万余段黑木耳。贫困户既可以通过务工取得务工收入,还可享受人均20段,每户最高100段的扶贫政策,获得出售黑木耳的收益。

image.png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杨剑发挥自身专长和行业优势,从帮助贫困群众入手,利用行业资源全方位的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泥溪社区的未脱贫贫困户由2017年底12户37人减少到现在3户9人,贫困发生率从2.03%下降到0.5%,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为云阳县成功脱贫摘帽发挥自身力量。(记者 胥函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