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的战疫故事:每个角落都有着普通劳动者的身影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武警战士、科研工作者等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战疫一线守护着人民的安全与健康。

小镇上的战疫故事:每个角落都有着普通劳动者的身影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2-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20时讯(记者 霍瑞新 通讯员 唐春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武警战士、科研工作者等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战疫一线守护着人民的安全与健康。

在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这个偏远的山区小镇,也有这么一批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温暖守望,关爱相助,一心战“疫”。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编织了一张乡镇战疫安全网,为小镇居民们带来了安心与希望。

村里有支战疫宣传队 每天徒步10余公里

走在桐梓镇繁荣村的公路上,一支特殊的宣传队伍迎面而来,他们拿着喇叭高喊着防疫宣传口号,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种不一样的色彩。

据了解,这支宣传队伍由6人组成的,他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职业,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仅25岁。每一天他们徒步行走10余公里,挨家挨户进行疫情宣传防护,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不断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预防能力。

image.png

繁荣村的宣传队伍

陈国发便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今年69岁,是一名退休干部,巡逻队成立之初,他主动报名参加。他说:“在村里面,除了公路以外的道路还有许多羊肠小道,我们不能把这些地方忘了,我对这些地方最熟悉。”

张德琴也是宣传队的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虽然我们这里偏远,但防疫战疫也不能松懈,我们要让党的旗帜飘起来,让人民群众都能看到我们。”

村支书白天在村口驻守 晚上逐户排查登记

王超是桐梓镇繁荣村的村支书,也是一名政府消防队员。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白天在村口道路上进行卡点驻守,晚上就回到自己负责的农业社再次进行逐户排查。他说:“只有自己亲自把关见面,心里才会踏实。”

image.png

王超在值守卡点

因为长期忙于防控工作,他把孩子送到老家父母那里,由他们帮忙照顾。而妻子则报名参与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她组织村里的几名妇女,一起编排了节目“三句半”,逐户对村民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泡面对王超来说,是家常便饭,长期的坚守,他的脸在山里的寒风下变得黝黑而干裂,但王超却说,这是男子汉独有的光荣印记。“看到人民群众这么支持我们,看到我们的工作有了实际效果,村里风气在不断改变,人民群众素质在不断提升,我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王超如是说。

老兵退伍不褪色 带着儿子一起战疫

58岁的龙继堂是桐梓村的村支书,也是一名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龙继堂说,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往上冲。

桐梓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涉及面积广,卡口众多。疫情发生后,龙继堂每天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为村民们守护着进出口。他走遍了村上的每一条道路,挨家挨户发放了宣传手册,并叮嘱他们做好清洁消毒。

image.png

龙继堂在入户排查

每天从早上8时到晚上8点,龙继堂带领村上干部亲赴卡口进行定点值守,实在太困了,就在路边的一个简易帐篷里眯一下。

到了晚上,龙继堂又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上阵战疫,投入到镇上日常巡逻工作中。

龙继堂说,“现在正是战疫的最关键时候,我们要严防死守,不能放松。”近一个月来,龙继堂回家最早的一天,是晚上11点多。

卫生院医护人员夫妻携手共上防疫一线

余海燕是桐梓镇卫生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从2010年至今,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而丈夫也是卫生院的一员。

余海燕是梁平人,今年春节,夫妻二人原本打算回梁平陪父母过个年。在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他们立刻取消了出行计划,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因为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卫生院工作量很大,他们就托人把孩子送回丈夫老家。夫妻二人则主动分工,到镇上最艰苦的地方核查检测。

大年初一、初二两天,余海燕夫妻二人就分别带队走访了桐梓镇所有的武汉返乡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体温检测等,并严格要求其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平均一天要走20余公里,累计发放各类疫情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当面宣讲5000余次。”余海燕告诉记者,虽然核查检测工作量挺大,但夫妻一心,其利断金,她和丈夫都觉得可以坚持。

image.png

余海燕入户核查检测

不仅如此,余海燕还承担起了镇上“心理咨询师”一职,她主动给镇上工作人员、医院职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员工工作情绪,让其更好投入工作。

前段时间,孩子要上课了,家里没人照看,余海燕就叫自己的亲人帮忙,照看孩子进行网上学习。余海燕说:“虽然对孩子有些愧疚,但疫情面前,暂时只能这样了。”

务工人员返回家乡 捐出10000元为战疫助力

豆焕明是桐梓镇桐梓村的一名普通村民,长期在云南昆明务工。

前几天,豆焕明突然来到桐梓镇政府办公室,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10000元钱,捐给镇上的战疫防疫工作小组。

说起捐款的初衷,豆焕明说:“这些工作人员在一线太辛苦了,我们长期在外很少回家,是他们在照顾我们的家乡。今年春节,我们都在家过年,而他们却在办公室,在防疫战疫一线,热乎饭都吃不上一顿。”豆焕明说,虽然防疫战疫他帮不上忙,但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这场疫情,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政府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image.png

豆焕明向桐梓镇政府捐款

像这样的故事,桐梓镇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有人为一线工作人员送柴火、有人送工作餐、有人做志愿宣传……他们不管是外出务工的商人、农民、还是长期在家的老人们,都积极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爱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小镇上的战疫故事:每个角落都有着普通劳动者的身影

2020-02-22 20:16:55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20时讯(记者 霍瑞新 通讯员 唐春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武警战士、科研工作者等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战疫一线守护着人民的安全与健康。

在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这个偏远的山区小镇,也有这么一批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温暖守望,关爱相助,一心战“疫”。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编织了一张乡镇战疫安全网,为小镇居民们带来了安心与希望。

村里有支战疫宣传队 每天徒步10余公里

走在桐梓镇繁荣村的公路上,一支特殊的宣传队伍迎面而来,他们拿着喇叭高喊着防疫宣传口号,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种不一样的色彩。

据了解,这支宣传队伍由6人组成的,他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职业,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仅25岁。每一天他们徒步行走10余公里,挨家挨户进行疫情宣传防护,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不断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预防能力。

image.png

繁荣村的宣传队伍

陈国发便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今年69岁,是一名退休干部,巡逻队成立之初,他主动报名参加。他说:“在村里面,除了公路以外的道路还有许多羊肠小道,我们不能把这些地方忘了,我对这些地方最熟悉。”

张德琴也是宣传队的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虽然我们这里偏远,但防疫战疫也不能松懈,我们要让党的旗帜飘起来,让人民群众都能看到我们。”

村支书白天在村口驻守 晚上逐户排查登记

王超是桐梓镇繁荣村的村支书,也是一名政府消防队员。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白天在村口道路上进行卡点驻守,晚上就回到自己负责的农业社再次进行逐户排查。他说:“只有自己亲自把关见面,心里才会踏实。”

image.png

王超在值守卡点

因为长期忙于防控工作,他把孩子送到老家父母那里,由他们帮忙照顾。而妻子则报名参与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她组织村里的几名妇女,一起编排了节目“三句半”,逐户对村民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泡面对王超来说,是家常便饭,长期的坚守,他的脸在山里的寒风下变得黝黑而干裂,但王超却说,这是男子汉独有的光荣印记。“看到人民群众这么支持我们,看到我们的工作有了实际效果,村里风气在不断改变,人民群众素质在不断提升,我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王超如是说。

老兵退伍不褪色 带着儿子一起战疫

58岁的龙继堂是桐梓村的村支书,也是一名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龙继堂说,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往上冲。

桐梓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涉及面积广,卡口众多。疫情发生后,龙继堂每天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为村民们守护着进出口。他走遍了村上的每一条道路,挨家挨户发放了宣传手册,并叮嘱他们做好清洁消毒。

image.png

龙继堂在入户排查

每天从早上8时到晚上8点,龙继堂带领村上干部亲赴卡口进行定点值守,实在太困了,就在路边的一个简易帐篷里眯一下。

到了晚上,龙继堂又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上阵战疫,投入到镇上日常巡逻工作中。

龙继堂说,“现在正是战疫的最关键时候,我们要严防死守,不能放松。”近一个月来,龙继堂回家最早的一天,是晚上11点多。

卫生院医护人员夫妻携手共上防疫一线

余海燕是桐梓镇卫生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从2010年至今,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而丈夫也是卫生院的一员。

余海燕是梁平人,今年春节,夫妻二人原本打算回梁平陪父母过个年。在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他们立刻取消了出行计划,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因为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卫生院工作量很大,他们就托人把孩子送回丈夫老家。夫妻二人则主动分工,到镇上最艰苦的地方核查检测。

大年初一、初二两天,余海燕夫妻二人就分别带队走访了桐梓镇所有的武汉返乡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体温检测等,并严格要求其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平均一天要走20余公里,累计发放各类疫情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当面宣讲5000余次。”余海燕告诉记者,虽然核查检测工作量挺大,但夫妻一心,其利断金,她和丈夫都觉得可以坚持。

image.png

余海燕入户核查检测

不仅如此,余海燕还承担起了镇上“心理咨询师”一职,她主动给镇上工作人员、医院职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员工工作情绪,让其更好投入工作。

前段时间,孩子要上课了,家里没人照看,余海燕就叫自己的亲人帮忙,照看孩子进行网上学习。余海燕说:“虽然对孩子有些愧疚,但疫情面前,暂时只能这样了。”

务工人员返回家乡 捐出10000元为战疫助力

豆焕明是桐梓镇桐梓村的一名普通村民,长期在云南昆明务工。

前几天,豆焕明突然来到桐梓镇政府办公室,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10000元钱,捐给镇上的战疫防疫工作小组。

说起捐款的初衷,豆焕明说:“这些工作人员在一线太辛苦了,我们长期在外很少回家,是他们在照顾我们的家乡。今年春节,我们都在家过年,而他们却在办公室,在防疫战疫一线,热乎饭都吃不上一顿。”豆焕明说,虽然防疫战疫他帮不上忙,但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这场疫情,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政府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image.png

豆焕明向桐梓镇政府捐款

像这样的故事,桐梓镇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有人为一线工作人员送柴火、有人送工作餐、有人做志愿宣传……他们不管是外出务工的商人、农民、还是长期在家的老人们,都积极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爱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