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板到山区办厂 带动332户困难家庭走上脱贫路

这个老板到山区办厂 带动332户困难家庭走上脱贫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8-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6日9时讯(见习记者 罗歆瑜)外来老板盛应彪斥资6000万元办的粉条加工厂正式投产!这个消息在位于大山深处的忠县石黄镇传开后,当地不少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大转变:昔日辗转外省的“打工妹”当了厂部管理员、一年四季刨土地的“老黄牛”成了专职技术员、整日围绕灶台忙碌的“煮妇”成了种植小老板……

这个外来老板为何要来到偏远的山区乡镇办厂呢?

image.png

盛应彪(右一)介绍基地情况

镇干部与企业家“合谋”进山办厂

盛应彪本是重庆桐君阁博瀚医药有限公司的老总。近几年来,他多次来到石黄镇收购中药材,并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当盛应彪看到大山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时,他的内心泛起涟漪:要是在家门口就有班上,青壮年还会出门打工吗?

同样的感慨也发生在石黄镇党委书记吴冬明的身上,2015年初吴冬明到任石黄镇时,看到了令他心酸不已的一幕:村民丰收的400多吨青菜头因为找不到买家,几乎全部烂在了田间地头!最终,在妥善帮助村民处理了榨菜损失后,吴冬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大山里的村民而言,农产品变不成商品,那就跟废品无异!”但真正让吴冬明担心的,是以往本地农民一贯延续的传统“粮——猪”二元经济结构,即便后来有政府帮扶引导也接连受挫,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有企业愿意到偏僻山区来办厂吗?

image.png

在石黄镇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2015年3月,吴冬明精心策划了一场“智囊会”,邀请了县内企业家、知名人士、农民能手等为石黄镇谋划“金点子”,寻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出路。同为忠县人的盛应彪恰好也在受邀嘉宾之列。深入洽谈后,吴冬明向盛应彪发出进山办厂的邀请,与此同时,盛应彪也表明自己愿意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诚意。

企业搞科研打造“升级版”粉条

随后,盛应彪和吴冬明在走访中了解到,本地村民有种植豌豆、胡豆、红苕等传统,还有村民先后开办过几十家粉条小作坊,且因粉条口感好、不浑汤、不断粉等特点畅销市场。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就将具有原生态的粉条产品打造成“升级版”?

说干就干,在随后的半年内,盛应彪和吴冬明碰面六十余次,就发展原生态纯粉条产业进行洽谈。盛应彪也到多地进行考察后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暂无原生态纯粉条生产厂家,建厂具有可行性。

经过紧张筹备,2015年9月,盛应彪成立的重庆忠味堂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味堂”)入驻石黄镇,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生产原生态纯品豌豆、胡豆、土豆等粉条粉丝产品、方便食品及保健食品。

image.png

相关专家考察红薯、土豆基地

据盛应彪介绍,建厂期间,石黄镇不仅帮他协调了十多亩厂房建设用地、流转了3000亩种植基地、聘请了十多个小作坊老板为技工,还主动帮他解决了厂区生产所需要泉水的取水等问题。

忠薯一号甘薯是忠味堂和西南大学合作的首个特色农业科研项目所培育的甘薯品种,以提取甘薯中具有抗癌性的甘薯蛋白为特色,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后才投入量产。

提到此项目的立项,盛应彪表示,自己在一次农业学术交流会上,偶然认识了西南大学教授。彼时盛应彪正为开发何种新型农业发愁,而李钢的话使盛应彪受益良多,两人当下决定合作。忠味堂先为忠薯1号甘薯品种投入90万元研发经费,李教授则在实验室提纯高浓度的甘薯蛋白。此外,他还给自费60万元为石黄镇全镇无偿提供忠薯1号甘薯种子10万公斤,以及为花桥、洋渡等乡镇无偿提供800亩的忠薯1号甘薯种苗。

带领332户困难家庭走上脱贫路

据悉,忠味堂在石黄镇牵头重点培育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达50人。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为重点发展示范基地5000亩,生产的甘薯、土豆、葛根水晶粉丝等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占忠县2018年绿色食品认证目标任务的80%,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书达3件。同时上述产品还荣获中国2017年旅游商品铜奖。

未来,属于以“含高甘薯蛋白”的忠薯一号甘薯无疑会占据绿色农产品市场的一席之地,而带领忠县332户贫困家庭走上脱贫之路的“忠味堂”也将在未来持续发力,以甘薯健康餐为着力点,为癌症病人提供专属餐食。

据盛应彪介绍,截止2017年,忠味堂已生产出网货产品有忠薯1号红薯水晶粉丝系列、土豆水晶粉丝系列、葛根水晶粉丝等9类16个网货产品。目前在阿里巴巴1688、云平台等11个销售平台进行了网络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北京、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内蒙古等27个大中城市。

同时,忠味堂还带动农户增收,其中忠薯1号红薯种植5000亩,示范基地200多亩,直接带动农户0.5万户,2017年增加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2018年农民增加户均增收达4800元以上。

在企业深耕多年的盛应彪明白,转型不仅是跨行业、多领域合作,最重要的是思路、运营模式和公司规划。投身扶贫事业近四年的时间里,简单实干是他信奉的准则。他坚信,先做产品,再做品牌;先扶贫,再致富,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这个老板到山区办厂 带动332户困难家庭走上脱贫路

2019-08-26 09:39:04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6日9时讯(见习记者 罗歆瑜)外来老板盛应彪斥资6000万元办的粉条加工厂正式投产!这个消息在位于大山深处的忠县石黄镇传开后,当地不少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大转变:昔日辗转外省的“打工妹”当了厂部管理员、一年四季刨土地的“老黄牛”成了专职技术员、整日围绕灶台忙碌的“煮妇”成了种植小老板……

这个外来老板为何要来到偏远的山区乡镇办厂呢?

image.png

盛应彪(右一)介绍基地情况

镇干部与企业家“合谋”进山办厂

盛应彪本是重庆桐君阁博瀚医药有限公司的老总。近几年来,他多次来到石黄镇收购中药材,并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当盛应彪看到大山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时,他的内心泛起涟漪:要是在家门口就有班上,青壮年还会出门打工吗?

同样的感慨也发生在石黄镇党委书记吴冬明的身上,2015年初吴冬明到任石黄镇时,看到了令他心酸不已的一幕:村民丰收的400多吨青菜头因为找不到买家,几乎全部烂在了田间地头!最终,在妥善帮助村民处理了榨菜损失后,吴冬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大山里的村民而言,农产品变不成商品,那就跟废品无异!”但真正让吴冬明担心的,是以往本地农民一贯延续的传统“粮——猪”二元经济结构,即便后来有政府帮扶引导也接连受挫,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有企业愿意到偏僻山区来办厂吗?

image.png

在石黄镇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2015年3月,吴冬明精心策划了一场“智囊会”,邀请了县内企业家、知名人士、农民能手等为石黄镇谋划“金点子”,寻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出路。同为忠县人的盛应彪恰好也在受邀嘉宾之列。深入洽谈后,吴冬明向盛应彪发出进山办厂的邀请,与此同时,盛应彪也表明自己愿意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诚意。

企业搞科研打造“升级版”粉条

随后,盛应彪和吴冬明在走访中了解到,本地村民有种植豌豆、胡豆、红苕等传统,还有村民先后开办过几十家粉条小作坊,且因粉条口感好、不浑汤、不断粉等特点畅销市场。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就将具有原生态的粉条产品打造成“升级版”?

说干就干,在随后的半年内,盛应彪和吴冬明碰面六十余次,就发展原生态纯粉条产业进行洽谈。盛应彪也到多地进行考察后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暂无原生态纯粉条生产厂家,建厂具有可行性。

经过紧张筹备,2015年9月,盛应彪成立的重庆忠味堂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味堂”)入驻石黄镇,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生产原生态纯品豌豆、胡豆、土豆等粉条粉丝产品、方便食品及保健食品。

image.png

相关专家考察红薯、土豆基地

据盛应彪介绍,建厂期间,石黄镇不仅帮他协调了十多亩厂房建设用地、流转了3000亩种植基地、聘请了十多个小作坊老板为技工,还主动帮他解决了厂区生产所需要泉水的取水等问题。

忠薯一号甘薯是忠味堂和西南大学合作的首个特色农业科研项目所培育的甘薯品种,以提取甘薯中具有抗癌性的甘薯蛋白为特色,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后才投入量产。

提到此项目的立项,盛应彪表示,自己在一次农业学术交流会上,偶然认识了西南大学教授。彼时盛应彪正为开发何种新型农业发愁,而李钢的话使盛应彪受益良多,两人当下决定合作。忠味堂先为忠薯1号甘薯品种投入90万元研发经费,李教授则在实验室提纯高浓度的甘薯蛋白。此外,他还给自费60万元为石黄镇全镇无偿提供忠薯1号甘薯种子10万公斤,以及为花桥、洋渡等乡镇无偿提供800亩的忠薯1号甘薯种苗。

带领332户困难家庭走上脱贫路

据悉,忠味堂在石黄镇牵头重点培育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达50人。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为重点发展示范基地5000亩,生产的甘薯、土豆、葛根水晶粉丝等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占忠县2018年绿色食品认证目标任务的80%,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书达3件。同时上述产品还荣获中国2017年旅游商品铜奖。

未来,属于以“含高甘薯蛋白”的忠薯一号甘薯无疑会占据绿色农产品市场的一席之地,而带领忠县332户贫困家庭走上脱贫之路的“忠味堂”也将在未来持续发力,以甘薯健康餐为着力点,为癌症病人提供专属餐食。

据盛应彪介绍,截止2017年,忠味堂已生产出网货产品有忠薯1号红薯水晶粉丝系列、土豆水晶粉丝系列、葛根水晶粉丝等9类16个网货产品。目前在阿里巴巴1688、云平台等11个销售平台进行了网络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北京、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内蒙古等27个大中城市。

同时,忠味堂还带动农户增收,其中忠薯1号红薯种植5000亩,示范基地200多亩,直接带动农户0.5万户,2017年增加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2018年农民增加户均增收达4800元以上。

在企业深耕多年的盛应彪明白,转型不仅是跨行业、多领域合作,最重要的是思路、运营模式和公司规划。投身扶贫事业近四年的时间里,简单实干是他信奉的准则。他坚信,先做产品,再做品牌;先扶贫,再致富,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