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墨家的灾害观念和救灾思想

道家和墨家的灾害观念和救灾思想

来源:重庆市慈善总会2019-02-27

道家

一、天道自然

道家以老子为创始人,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道家还有一些比《老子》更早的书籍,但大多没能好好保存下来,今天只能从辑本中看到些许内容。这些早期的道家书籍体现了“天道自然”思想,如《太公六韬》:

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民,五谷不滋。(《六韬·鬼谷子》)

道家讲究顺应自然,不赞成人为改造自然生态。为了证明改变自然带来的危害,又举例了夏桀凿岑山“是泄天气发地之藏”而招致灾祸的典故:

期年,岑山一旦崩为大泽,水深九尺,山覆于谷,上反居下。汤率诸侯伐之。(《玉函山房辑佚书》)

所谓“天子失道,必有后败”。自然是“道”的根源和法则,取法自然便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失道,即违背自然,道家相信违背自然一定会自尝苦果。

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影响了道家诸子对灾害的看法,他们认为人为因素可能引发灾害,如胡乱开凿引发洪水,发动战争引起饥荒,所以他们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坚决反对战争。

二、减税止贪

道家防治灾害,首先要求人主体谅百姓:

其憯怛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冬不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文子疏义》)

文子认为,如果君主对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感到同情忧虑,就应该停止享受美食华服,体会百姓生活的艰难,与人民同甘共苦。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子校释》)

及世之衰也,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刑谏者,杀贤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动不息,野无百蔬。(《玉函山房辑佚书》)

老子把人民遭受饥荒的原因归咎于统治者吞吃太多赋税,文子也将天降灾害的原因归咎于统治者的贪敛和杀戮。形成灾害的原因有很多,但人主贪婪征敛的行为无疑会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总的来说,道家关于灾害的看法少而精辟。道家主张以虚空清静的心去观察万物生长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认为万物生长纷呈,终将各自回归自己的根上。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了“道”,才能长久而无危险。灾害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灾害的认识。同时,道家还注意到了统治者的作为与灾害之间的密切关系。

墨家

一、乐善好施

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特别是强者应该乐善好施帮助弱者。“岁有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墨子闲诂》),遇到灾害肆虐的年岁,成千上万的人饥寒交迫,因灾死亡的人有很多。墨家鼓励把粮食和衣服都分给饥饿寒冷的人,如同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只要人们做到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国家便能长治久安。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墨子闲诂》)

墨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有钱的人要懂得施舍钱财给穷人,有学问的人应该传授别人知识,彼此互补有无,天下交相而利。

乐善好施的救灾思想是墨家对“兼相爱,交相利”学派核心思想的延伸。“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本质,冀图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取代人和人之间原本的贫富贵贱的差别,表现出其理想性的特点。乐善好施的思想有其进步性,它的进步意义在于体现了早期朴素的慈善主张。乐善好施的思想影响深远,在灾害救助史上书写了充满人性大爱的一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二、严律防火

墨家重视“火”的利用及严防。墨家在战争中熟练地运用火攻战术,先是精心布置火点,诱敌深入后再采取熏火烧门等各种火攻方式击溃敌军。他们深知“火”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因此格外重视防御火灾:

诸灶必为屏,火突高出屋四尺。(《墨子闲诂》)

墨家守城,要求每家的炉灶要有防火屏障,对烟囱的规格也有建设标准,要求必须高出屋顶四尺。

救火者无敢讙哗,及离守绝巷救火者斩。(《墨子闲诂》)

诸女子有死罪及坐失火皆无有所失,逮其以火为乱事者如法。(《墨子闲诂》)

救火的人不可以大声喧哗,如果引起恐慌混乱要被处死;引起火灾的人无论什么身份,也无论他是否有意为之,都按纵火捣乱的罪被处死。如此严酷的法令一反墨家倡导“兼爱”的仁慈形象,更突显了墨家对火灾的恐惧。火灾的危害性很强,星星之火便可燎原,其蔓延快、波及范围广、破坏彻底的特性都不得不令墨家谨慎待之。

墨家的灾害观念和救灾思想与其学派“兼爱”“尚同”等思想主张密切相关。墨家重视实践,墨子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精神,他追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社会理想,鼓励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面对自然灾害,墨家看到了人为因素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注重勤俭节约和重农储粮。墨家迷信鬼神,认为疫病等各种灾害是因“民不与天同”而遭受的天罚,有其思想陈旧落后的一面,但是其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好举措也不容忽视。墨家思想在先秦时期是独特的存在,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学习。(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李为《先秦诸子灾害书写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道家和墨家的灾害观念和救灾思想

2019-02-27 14:55:14 来源: 0 条评论

道家

一、天道自然

道家以老子为创始人,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道家还有一些比《老子》更早的书籍,但大多没能好好保存下来,今天只能从辑本中看到些许内容。这些早期的道家书籍体现了“天道自然”思想,如《太公六韬》:

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民,五谷不滋。(《六韬·鬼谷子》)

道家讲究顺应自然,不赞成人为改造自然生态。为了证明改变自然带来的危害,又举例了夏桀凿岑山“是泄天气发地之藏”而招致灾祸的典故:

期年,岑山一旦崩为大泽,水深九尺,山覆于谷,上反居下。汤率诸侯伐之。(《玉函山房辑佚书》)

所谓“天子失道,必有后败”。自然是“道”的根源和法则,取法自然便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失道,即违背自然,道家相信违背自然一定会自尝苦果。

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影响了道家诸子对灾害的看法,他们认为人为因素可能引发灾害,如胡乱开凿引发洪水,发动战争引起饥荒,所以他们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坚决反对战争。

二、减税止贪

道家防治灾害,首先要求人主体谅百姓:

其憯怛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冬不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文子疏义》)

文子认为,如果君主对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感到同情忧虑,就应该停止享受美食华服,体会百姓生活的艰难,与人民同甘共苦。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子校释》)

及世之衰也,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刑谏者,杀贤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动不息,野无百蔬。(《玉函山房辑佚书》)

老子把人民遭受饥荒的原因归咎于统治者吞吃太多赋税,文子也将天降灾害的原因归咎于统治者的贪敛和杀戮。形成灾害的原因有很多,但人主贪婪征敛的行为无疑会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总的来说,道家关于灾害的看法少而精辟。道家主张以虚空清静的心去观察万物生长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认为万物生长纷呈,终将各自回归自己的根上。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了“道”,才能长久而无危险。灾害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灾害的认识。同时,道家还注意到了统治者的作为与灾害之间的密切关系。

墨家

一、乐善好施

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特别是强者应该乐善好施帮助弱者。“岁有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墨子闲诂》),遇到灾害肆虐的年岁,成千上万的人饥寒交迫,因灾死亡的人有很多。墨家鼓励把粮食和衣服都分给饥饿寒冷的人,如同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只要人们做到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国家便能长治久安。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墨子闲诂》)

墨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有钱的人要懂得施舍钱财给穷人,有学问的人应该传授别人知识,彼此互补有无,天下交相而利。

乐善好施的救灾思想是墨家对“兼相爱,交相利”学派核心思想的延伸。“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本质,冀图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取代人和人之间原本的贫富贵贱的差别,表现出其理想性的特点。乐善好施的思想有其进步性,它的进步意义在于体现了早期朴素的慈善主张。乐善好施的思想影响深远,在灾害救助史上书写了充满人性大爱的一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二、严律防火

墨家重视“火”的利用及严防。墨家在战争中熟练地运用火攻战术,先是精心布置火点,诱敌深入后再采取熏火烧门等各种火攻方式击溃敌军。他们深知“火”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因此格外重视防御火灾:

诸灶必为屏,火突高出屋四尺。(《墨子闲诂》)

墨家守城,要求每家的炉灶要有防火屏障,对烟囱的规格也有建设标准,要求必须高出屋顶四尺。

救火者无敢讙哗,及离守绝巷救火者斩。(《墨子闲诂》)

诸女子有死罪及坐失火皆无有所失,逮其以火为乱事者如法。(《墨子闲诂》)

救火的人不可以大声喧哗,如果引起恐慌混乱要被处死;引起火灾的人无论什么身份,也无论他是否有意为之,都按纵火捣乱的罪被处死。如此严酷的法令一反墨家倡导“兼爱”的仁慈形象,更突显了墨家对火灾的恐惧。火灾的危害性很强,星星之火便可燎原,其蔓延快、波及范围广、破坏彻底的特性都不得不令墨家谨慎待之。

墨家的灾害观念和救灾思想与其学派“兼爱”“尚同”等思想主张密切相关。墨家重视实践,墨子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精神,他追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社会理想,鼓励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面对自然灾害,墨家看到了人为因素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注重勤俭节约和重农储粮。墨家迷信鬼神,认为疫病等各种灾害是因“民不与天同”而遭受的天罚,有其思想陈旧落后的一面,但是其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好举措也不容忽视。墨家思想在先秦时期是独特的存在,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学习。(钟欣摘编)

摘编文献:李为《先秦诸子灾害书写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