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力量”2018点赞公益•全民公益文化节巡礼报道⑥ 吴元兵:让重庆老街像北京胡同一样成为城市名片
华龙网9月3日12时讯(记者 王静)连日来,山城重庆被这40℃左右的高温炙烤着,人们不禁调侃着,“连出门都需要鼓起勇气。”在这样炎热的周末里,吴元兵却和一群志愿者走进了广阳岛机场抗战遗址群。
吴元兵进学校跟孩子们讲课 受访人供图 华龙网发
“这是重庆修建的第一个机场,也是整个大西南地区的第一个机场。1930年2月11日,重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从广阳岛起飞……”跟志愿者们讲述着山城的历史,吴元兵觉得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是见证者。
像这样徒步寻找重庆历史文脉的活动,吴元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一次,自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起,到现在他们已经参与、策划活动400余场,仅去年就组织了70余场,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类型的活动。
重庆情结 老旧的东西都是“宝贝”
药材公会俯视全貌 受访人供图 华龙网发
吴元兵,大家都喜欢称呼一声“冰锅”,他是老重庆发烧友,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总负责人、中国古村之友西南区总协调人、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总干事、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委员。年过五旬,他喜欢在城里走街串巷,那些别人看不上眼,觉得老旧不堪的建筑,在他那里都成了价值连城的的“宝贝”。
问及吴元兵为何会与文物保护结缘。他简短描述,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八一路小学上学,在和平路工作,多年来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看着一栋栋高楼矗立而上,看着一条条老街消失不见……
“虽然这辈子当过公务员,下海做过生意,但到头来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吴元兵称,小时候上学他经常大路不走,就爱往小巷子里钻,踏着那些青石板特别有感觉。
吴元兵带志愿者们“扫街”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他眼里,十八梯、老君洞、磁器口……都是这座城市的魂,无数次看到老旧房子被拆毁,历经风霜的特色建筑不再,那种痛心疾首不可言喻。回忆当初,“冰锅”还做过房地产生意,他笑称,以前是拆旧房子的人,现在却变成了保护旧房子的人。从商界到公益,从兼职到全职,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吴元兵就专注做一件事情——重庆城市的文物保护。他已下定决心,想要组织更多的活动去宣传推广文物保护的意识,想要更多的老物件留下来,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讲好故事 重庆文保团队拿到全国大奖
“老建筑里的故事”荣获创投大赛金奖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2011年,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和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下设“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中国古村之友(重庆)”“重庆老街历史文化总群”三支队伍,现有全职工作人员7人,注册志愿者238人,核心志愿者2334人。
吴元兵从最初的文保活动发烧友,到现在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负责人,他用脚步去丈量山城土地,去寻找曾经这些老物件身上的辉煌。多年来,“冰锅”都坚持亲自带队,组织大家“扫街”,或者参与重大而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前几日,吴元兵还组织志愿者参观了《见证重庆——大型影像文献展》,展览中上千幅照片,展现了40年来重庆在政治、经济、都市、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文献与影像。
“我想让重庆的老街像北京的胡同那样,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吴元兵称,这是他的梦想,最真实的重庆老街是充满人情味的,是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的,是可以让人体验市井之平凡的。目前,吴元兵正在准备一项重庆文化推广活动,让重庆本地人带领外地游客,真正了解重庆的老街,领略山城历史。
除了组织活动之外,吴元兵还和志愿者们一起努力,撰写了《老重庆记忆路书》一书,这本书记录了六年来的“扫街”经历,详细讲述了重庆老城的点点滴滴。
这期间,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荣获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文物局)第九届“薪火相传——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团队”,这是重庆文保团队拿到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奖。
“老建筑里的故事——历史文化地标展示项目” 荣获首届重庆社会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荣获2017年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重庆站)金奖、入选团中央全国项目50强。
荣誉背后,是一群人对历史的敬畏,更是他们对文化传播的坚守。吴元兵介绍,未来他和志愿者们还会组织和策划更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只希望他们这一代人的行动能为下一代的孩子们再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让孩子们更真切的感受这美丽而厚重的巴渝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