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
善的力量 2018重庆点赞公益·全民公益文化节网络展播之公益项目
绿荫中心对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团队管理培训
项目简介:
南岸区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项目是由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绿荫社工服务中心实施,通过采取“本土社工+社区+高校督导”的创新服务模式,从辖区社会组织的特性和需求出发,开展不同形式、内容新颖的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项目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扶持、评估等行动方式,重点为组织负责人、骨干、成员开展培训、小组、团建、走访等服务,有效的使组织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团队凝聚力得以增强、队伍生命力更加旺盛,从而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创新治理积极性。
同时制定一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评估考核标准,对南坪镇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数量进行评估、考核,并设置相应鼓励和指导措施,并开展公益微创投活动促进南坪镇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可推广复制的社区自治与实务操作模式。
项目详情: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基层民主意识的增强,以传统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政府做了一些不该做、做不好的事情,大量的社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致使群众不满意。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居民迫切的期待,更是党和政府的号召。
绿荫中心为金港新风尚志愿者队伍发放项目资金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管理越来越细,居民的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社会需求的内容、标准都在发生变化。政府不能再包打天下。因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公共需求,使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因此,发展和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将适当的公共服务交给社会组织来完成,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迫切的期待。社区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是居民生活的载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成为各类人群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居民对社会服务的要求变的越来越多,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多样化服务,以此来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同时,又迫切期待通过社区服务的开展,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增强自己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社工让社区更美好舞台剧表演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的号召。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因此,转变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项目成果:
资源整合搭建平台。为深入贯彻中央、市、区相关文件精神,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南坪镇委托绿荫 社工服务中心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南坪镇微益坊,并邀请绿荫社工服务中心率先入驻,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活动场地及公共服务,帮助绿荫社工服务中心解决无办公场地等问题。目前中心已成功入驻,并将对微益坊进行环境打造,同时正在培育邀请较为成熟,较有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进驻 微益坊。
完善基地管理办法。中心进驻南坪镇微益坊后,拥有了独立的办公场地和活动空间,在开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将继续打造微益坊建设,规范《南坪镇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管理办法》,让更多的社会组织进驻微益坊进行孵化培育,最后出壳发展壮大,同时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 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相亲会”结对
孵化培育社会组织。中心通过社区调研+实地走访--摸底调查+进行分类-问卷调查+梳理需求--调研特色+个案辅导--示范带领+开展培训--提升能力+备案注册等方式,探索出一套符合南坪镇实际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模式,并成功孵化培育1支社会组织(康德社区谢阿姨调解室)向南岸区民政局登记注册,22支社区社会组织在南坪镇备案登记。
项目特色:
该公益微创投活动是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项目的重点、特色、亮点内容,创投活动将从项目经费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于南坪镇辖区内各公益组织或个人的活动进行公开招标扶持,是南坪镇绿荫社工服务中心首次以公益项目创投的方式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同时也是中心和社区社工站携手引领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化发展的开端,这也寓意着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迎来发展的春天。创投活动共收到社区社会组织投标项目书20份,批准项目10个,执行完成10个,全部通过评估验收。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南坪镇辖区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娱乐文化活动和绿荫书角打造,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增强了南坪镇社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机制,同时也受到各级领导、社区社会组织成员与居民群众的好评。